视野爱问信息咨询网
预制菜哪里可以买?-视野爱问信息咨询网

预制菜哪里可以买?

预制菜火了,继社区团购,元宇宙之后,预制菜成了2022年开年最火热的一个赛道。刚刚被瑞幸踢出局的陆正耀,正式杀入预制菜,上个月底,由陆正耀创办的舌尖科技集团,在厦门一家酒店中为其孵化的预制菜项目「舌尖工坊」进行了低调的招商活动。

1 (84).jpg

根据官方介绍,舌尖工坊的模式是通过原产地采购新鲜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通过急冻或者冷藏方式存储,以冷链运输方式送至零售终端,终端消费者购买后只需在家简单烹饪即可享受到堪比酒店大厨手艺的菜肴。

可以说陆正耀的舌尖工坊模式并不新奇,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预制菜市场中的又一个模仿者,不过与市场上同类企业不同的是,舌尖工坊并非是一个面向单个城市的预制菜企业,而是一个想要占领全国预制菜市场的连锁企业。

舌尖工坊采用了加盟制玩法,目前除了在北京东五环开了一家自营门店之外,也在积极与有意加盟的合作商沟通,在1月4日项目启动当天就拿下了30份合作意向书。

除了陆正耀的创业光环之外,舌尖工坊能够拿下这么多的意向书,更多是靠它的低加盟门槛。

当下仅需要缴纳1万元的意向金,投资3万元,以及拥有一个8平方米的门店,就能办起来一个舌尖工坊的加盟店,相比如今其他快消费加盟店的门槛不可谓不低。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舌尖工坊的加盟伙伴一定会因为如此低的加盟门槛变得越来越多。疫情之下,预制菜逐渐从B端餐饮市场转向C端消费场景,而年夜饭,成为必抢的风口。

西贝、眉州东坡、云海肴等传统餐饮企业,味知香、千味央厨等上市企业,珍味小梅园、理象国等新锐创业公司,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企业都在陆续开拓预制菜,涌向人们的餐桌。

工厂生产,2C和2B渠道分销,使用预制菜,降低了厨房人力成本,解决快速出餐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成品预制菜,利用水煮、炒锅、微波炉等方式由原来的十分钟才能做出的一份饭,现在2分钟~3分钟便可以出餐。

同时,进入快餐店的消费者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几乎没有人关注后厨如何出餐,使用何种食材的问题。

不仅是快餐店,如今很多知名的餐饮企业也在使用预制菜,很多预制菜也通过超市等零售终端和电商等渠道进入了普通家庭。预制菜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除了出餐快,预制菜还极大降低了餐饮企业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

因为使用预制菜,不仅省去了洗菜等环节,商家还可以少雇佣甚至不雇佣厨师,毕竟,预制菜简单的加工方式决定它几乎对厨艺没有要求。

既然这么多品牌和资本涌入预制菜,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给经销商朋友好好解读一下,到底什么是预制菜,这么热,咱们经销商能上车吗?

什么是预制菜?

预制菜,又称半成品,就是预先制作出来的菜品。以农、畜、禽、水产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在中央厨房经过预加工(搅拌、腌制、分切、调味等)而成。主要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大类别。

根据需加工程度,预制菜可以简略概括为四大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类,其中即食食品开封可直接食用,即配食品则需要自行配菜、调味、烹饪。

受疫情的影响,预制菜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去年双11,预制菜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爆款。

天猫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跻身天猫新生活研究所发布10大趋势单品,叮咚买菜的快手菜火锅则创下单日售出20万锅的记录。

中国消费者接触最早、最频繁的预制菜品其实是肯德基店内的食品,员工只需要将配好的鸡腿、汉堡、薯条走一下油锅,然后就可以直接售卖。

我们熟知的思念背后还有一家预制菜公司,叫做千味央厨,你在肯德基吃的油条,就是千味央厨提供的产品。

国内我们有一个比较熟悉的通过预制菜做起来的品牌,真功夫,他们通过电脑程控蒸汽设备,实现了中式快餐的标准化,经过训练的员工,只需要按操作规则,就能做到80秒钟内出餐,并且口味一致,真功夫的中式快餐不再需要厨师,只需要操作员。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在我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洋快餐连锁店的出现,国内出现净菜配送加工企业,2000年后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不断涌现。

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国内预制菜行业加速发展、势头迅猛。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涉及预制菜肴加工的企业仅有1400家,而到2021年4月,预制菜企业达到了7.19万家。

仅2020年一年,新注册预制菜相关企业就达到1.25万家。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到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上万亿元,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国外的预制菜市场情况

虽然在国内刚刚兴起,但是预制菜在美国、日本,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和发达的产业,我们就拿日本来举例,看看预制菜在日本的销售情况:

在日本,人们将饮食市场分为:内食、中食、外食,三大市场。

内食是指在家完成全部加工制作过程的饮食方式,外食则是在家庭外部用餐的堂食餐饮市场,中食则是将外部半加工或接近全加工好的食品拿回家进行简单烹饪后食用的市场。

之所以如此划分,核心原因是中食市场如今已经是日本饮食行业不可忽略的庞大市场。日本如今人口总数约为1.26亿,日本预制菜行业2019年的收入达514.41亿人民币,总消费量193.14万吨。

而如今,中国的人口总数为14.13亿,但据2020年数据统计,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仅为314亿元(不含速冻水饺等速度类食品)。

相比日本,国内的中食市场还不足以与内食、外食抗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局面或快速改变…To C增长的主要动力则是日本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单身人群、高龄人群规模的扩大。

大量的一人食市场取代了家庭集体消费市场,使得外食的人群逐渐减少,中食的人群不断扩大。

同时,油炸食品在这一时期的增长见顶,主要的预制菜产品均已微波炉加热为主。这一时期,日本年人均预制菜消费量继续创新高,达到23.4千克/年。

随着近年日本预制菜市场发展从掘金增量,到存量竞争。日本预制菜企业在近年也开始逐渐兼并整合。

日本冷冻食品生产工厂数从2010年的599家,下降到2020年的442家,但产生、产值却呈现增长态势。显然,这个赛道最后的玩家属于巨头。

预制菜中国市场机会在哪里?

预制菜的火爆,一方面源于疫情之下居家做饭场景需求增加,导致预制菜企业纷纷从B端转向C端消费者布局。

随着外卖的发展愈加成熟,人们对料理包等概念更加熟悉,零一创投认为,从价格和时间的维度,预制菜完美的切中了人们有一定时间刚需,还对丰富优质菜品的居家消费需求。

根据国海证券的预测,对照日本的预制菜渗透率,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以上。

国内的预制菜市场显然比日本预制菜市场发展速度要更快,由于发展要素更加齐备统一,发展动力更加集中出现,中国的预制菜爆发机遇更为明显:

1. 人口危机下的预制菜机遇

截至2021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4.13亿人,2021年的人口增长仅为48万,作为10亿量级的人口大国,48万显然是在昭示很快到来的人口负增长时代,全国性的人口增长红利彻底消失。

同时,我国独居人口已经接近1亿人,达9200万。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全部人口数字还要多近千万。25%的家庭仅为1人户口。90后外卖订单65%为一人餐。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人口危机正在给预制菜市场创造新的机遇,人口的独居化使得家庭厨房在中国已经变成娱乐场所,而非生产场所。预制菜的发挥空间将更大。

2. 餐饮堂食成本的增加

如今餐饮难招人、房租不断涨已经是餐饮人的经营常态,疫情的反复使得餐饮生意普遍难做,但高昂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不降反升。

2021年数据显示,餐饮行业人工成本以年复合增长率7.6%的速度快速吞噬着餐饮掌柜的利润空间。

以日本为例,如今日本餐饮行业的餐饮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为2-3%,而中国这一数字仍为7-8%,下行空间依然存在。

3. 冷链基础设施完善

2013-2018年中国低温仓储冷库容量从8345万立方快速增长至14700万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中国公路冷链运输车保有量从5.52万量,增长至18万量,年复合增长量26.7%。

城镇居民冰箱普及率100%,微波炉普及率超过50%。这显然为预制菜市场的爆发做好了重组的基础设施准备。

赛道玩家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 年 -2020 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2015 年首次突破 4000 家,2018 年突破 8000 家,直至 2020 年规模破万,同比增长 9%。

除了前面说的陆正耀创立的舌尖工坊之外,各路的品牌和资本纷纷杀入,大概来说,分成两类。

一是餐饮连锁品牌:海底捞、西贝、外婆家、绿茶等都通过建设中央厨房,然后生产预制菜后直接向C端消费者售卖。

尤其是疫情期间,门店无法正常开业,餐饮企业出于自救,利用餐饮品牌自建的中央厨房,生产一部分半成品,对消费者售卖。

这部分业务原来流行的叫法是:餐饮新零售,其实就是售卖预制菜。

海底捞旗下的蜀海供应链,是比较早入局方便菜肴的餐饮品牌,2020年就上新16款半成品菜肴,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

疫情期间,速冻菜肴的销售呈现井喷式发展,增速是往常的十几甚至几十倍。

大董、陶陶居、大龙燚、小龙坎等品牌都在美团上线的美味到家服务上,开卖半成品,要么是自家招牌菜、要么是在家难做的硬菜,还原餐厅的味道,价格只需餐厅的一半,半小时就能送到家。

疫情之后,不少餐饮企业都放弃了这块业务,专注餐厅运营。

但也有不少坚持者,比如西贝在预制菜领域跟的也比较紧,2020年,贾国龙功夫菜北京金源店开业,引来众多业内关注。

从现状看,贾国龙功夫菜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态势。

外婆家也打造了老鸭集,用堂食+外卖+外带+新零售的方式销售,其实也有售卖预制菜。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国内已有超过 74% 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其中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预制菜品。

大牌餐饮企业开卖预制菜,无非就是想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拓展销售渠道,除了让消费者来餐厅吃饭,更是想占领消费者的家庭餐桌。毕竟,C端巨大的消费量是有目共睹的。

天猫发布的《中国人年夜饭消费报告》显示,网购半成品年夜饭已经成为不少人尤其是 80后、 90后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据天猫公布的十大新年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6倍。

像广东的盆菜、杭州的八宝饭,成了年货直播间的爆款。京东大数据也显示,自1月20日-2月20日左右,1~2人小包装半成品菜成交额同比增长了3.5倍,其中水煮鱼、佛跳墙等菜品的销量增长较明显。

这对于有资金有实力有品牌的餐饮企业而言,别的不知名的食品企业都开卖了,它们肯定也能卖。

所以,预计还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以餐饮新零售的名头,开卖预制菜。

二是食品企业代表:双汇、新希望、安井、王家渡等最近两年,在预制菜领域双汇一直跃跃欲试。

比如推出了双汇快厨;突出双汇尚菜馆预制菜产品并正式上市招商;和湖南的新聪厨食品签订战略合作,号称要发力预制菜市场……不管实际效果如何,双汇把这个势造得满满的。

另外一家肉类加工企业:新希望,早就凭借一个单品小酥肉在预制菜领域风生水起了,最近又开始加码预制菜行业,预计最近会有比较大的动作。

一般认为:从规模经济和方便程度来看,肉类加工厂建设预制菜工厂具备先天优势,其效益远远超过一般餐饮企业自建中央厨房和一般的食品工厂。

作为速冻火锅料龙头,安井食品在2020年11月推出冻品先生副品牌,定位餐饮市场中央厨房概念,以轻资产运作模式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厂家,研发生产预制菜和火锅周边食材。

步步高于近期与蜀海供应链达成合作,双方将在净菜、预制菜工厂场景优化合作、前置仓物流的合作等。步步高创始人王填称很早就在做预制菜领域了。

除了现有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加码预制菜外,也有一些行业新秀,这些年异军突起,发展迅猛。

比如说王家渡食品。前身是眉州东坡旗下中央厨房子公司,主要为餐企和家庭提供川味预制菜,推出王家渡低温午餐肉肠、低温川味香肠等爆款预制菜。今年王家渡食品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并宣布了上市计划。

珍味小梅园成立于2019年,最新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且在京东开设旗舰店,15种产品在售卖。

自2020年至今,已有5家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

其中,王家渡食品和白家食品都获得了亿元上下的高额融资从珍味小梅园、王家渡食品的销售渠道来看,除了服务餐厅,线上电商和线下零售也是它们的销售阵地,可谓是B端和C端客户通吃。

王家渡食品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并进入物美、永辉、全家、罗森等零售超市和便利店。渠道多样且广泛,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率先在预制菜赛道树立品牌形象,抢占有利位置。

真功夫、西贝、海底捞、味千拉面、南城香等餐饮品牌都是通过热一下的方式,将大部分的菜品端上餐桌。

据国海证券测算,中国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未来六七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长期来看,甚至有可能达到3万亿以上规模。资本入局加速行业发展的进程,也使得中国的厨房发生了倾向于西式化的变革。

国内预制菜可能遇到的阻力

如今,在家庭端,我国预制菜在家庭端渗透仅为0.19%,日本为3.69%,有20倍以上的市场。

但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的外卖市场远远不及中国,由于日本人工成本更高,外卖平台及商家显然无力承担高昂的外食配送费用。但中国的外卖市场始终快速发展。

上文我们提到90后外卖订单有65%是一人食,也就是说,一人食市场在预制菜还未进入时已经被外卖满足了相当部分。

此前,市场中出现了30分钟即可加热上桌的预制菜产品,结果销量无法达到预期,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们打开外卖APP,30分钟即可配送到家的外卖比比皆是,自然30分钟才能加热好且价格更贵的预制菜并不占优势。

而更值得长期关注的是,随着外卖骑手的社保、工伤问题频发,平台正在寻找无人配送方案,目前已知美团的无人配送正在内测且有计划规模将无人配送推向市场,届时配送效率将更快,配送成本将降至3元/单,这也将进一步与预制菜的家庭制作效率展开竞争。

所以预制菜品牌的真正竞争对手,并不完全是其它预制菜品牌,还包括了不断提效的外卖。

售卖模式

从销售渠道上,预制菜分为两大模式:

一类是TO C的模式,食品企业或者餐饮企业,通过工厂加工好一些半成品,在超市、餐饮门店、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给顾客。比如受疫情影响,2020年有很多餐厅出于自救,加入售卖预制菜行列,这种具有临时性和随机性的属于To C模式。

还有一类是纯TO B的模式,即中央厨房为了满足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的需要,生产出来半成品料理包,供应给餐厅门店复热售卖。

当然这两种模式界限并不清晰,比如说一些企业既通过电商、门店售卖给C端,也通过渠道供应给餐厅。

预制菜的发展,成熟于日本。由于日本人口密度高,便利店分布密集,对速冻和冷藏保鲜的需求量很大,使得预制菜高速发展。

如今日本预制菜在便利店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国内的便利店普及率显然不及日本。所以相比之下,两国的预制菜销售渠道将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包括餐饮品牌在内,大量新预制菜品牌的主要销售方式为在建立自持门店、在门店中铺货,在堂食场景下售卖,这种售卖方式显然基于餐饮堂食思维,而非零售思维,即把预制菜作为堂食销售增量,这既是餐饮品牌的渠道优势。

再就是一些没有门店的预制菜品牌,通过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快速打开销量。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便利店迅猛增长,回归线下零售渠道或许才是撬动更大市场的杠杆。

从上图国海证券研究所所整理的数据来看,预制菜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食品销售渠道,包括餐饮、商超、农贸市场、便利店、电商、专业外卖市场、一般流通等。

其中,在餐饮、商超、农贸市场等与餐桌消费密切相关的场所,预制菜表现最为抢眼。

到底卖给谁?卖多贵?

预制菜到底应该贵还是便宜?不同预制菜品牌在目前预制菜市场相对分散的情况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从品牌构建的角度来说,由高向低做,进行品牌的降维打击或许是正确的方法。但从市场空间角度而言,显然低价市场或许空间更大。

美团外卖2021年Q3公布的财报显示,外卖单均价格已经上涨至49.3元/单。从外卖与预制菜在一人食市场中处于相互替代的角度来看,预制菜若想在这一市场中获得更佳的竞争优势,客单价需与外卖人均客单价持平或稍降,即低于49.3元。

(非一人食场景的预制菜产品定位除外)从预制菜品类分部的角度来看,日本的家庭预制菜市场主要的产品以主食居多,即一个预制菜产品完成一顿饭的全部所需,由此也可以看出,预制菜的主要场景是一人食。

目前国内的预制菜大部分以菜为主,面向人群以家庭聚餐、家庭餐桌上第三道菜的中产白领。但长期来看,是否具有一定产品及价格下探能力决定了最终品牌发展空间的大小。

经销商参与预制菜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一方面看线上及日本的发展趋势,预制菜C端的增长非常快,但是从目前实际行业内领先的预制菜公司数据来看,短期内,B端市场,仍然会是主流。C端市场才刚刚开始。

随着线上媒体的不断教育,国内冷链的逐步完善,线下传统的KA,CVS,以及带有一定生鲜售卖的社区店,都有售卖的机会和可能,但是这对于原来已经有冷链能力的经销商,如果毛利合适,有合适的爆款产品,是可以考虑的机会点。

但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大多数预制菜厂家,还没有真正的在线下的经销渠道铺货,所以价格,招商政策,渠道管理,厂家支持等方面,可能还比较欠缺,如果没有较强的推广能力,经销商最好要慎重考虑。

再就是像陆正耀的舌尖科技推动的加盟模式。据悉,舌尖科技在全国签约的加盟商已经达到3000家。从3月份开始,这些签约门店将陆续上线。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先例,以去年上市的味知香披露的数据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味知香的加盟店有1117家,销售金额达3.2亿元。其单店年产出28.6万元,平均单店每月产出2.39万,折合每天平均是796元。按照40%的毛利计算,每天是300元左右,每月按1万元毛利核算,扣除房租和人工,味知香的门店经营也勉强维持。

从披露数据来看,味知香的加盟门店销售额占比52.06%,意味着一半收入来自于大客户,预制菜面向C端的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资料:灵兽:失控的预制菜,作者:晴山勺子课堂:预制菜,在爆发前夜,作者:宋宣餐企老板内参 :味知香,预制菜第一香不香,作者:孙雨猎云网:年夜饭,预制菜的新战场,作者:林京兴业证券:景气度依旧的预制菜国海证券: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预制菜风口来临,群雄逐鹿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首页 |公司简介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正在咨询 |公司动态